2012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永續海洋

前言 | 最新消息 | 海的生命與恩惠 | 生病的海 大海假我以營生 | 永續海洋 許海洋一個未來 | 相關系列活動

永續海洋

前言
       孟子曰:「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
材木不可勝用也。」
現今有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提出海洋保護區之倡議,為的就是保有人類的的永續海洋、永續
未來。由此可知,人類對自然的依賴、對海洋的需求,不能任性的只知取用,不知回報、管制,
為了這藍色星球依然能夠湛藍清亮、生意盎然,人類必須採取一些政策、規定與管理,例如:友
善漁法、限漁、慢漁、禁漁、休漁,甚至是最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作法─劃設海洋保護區。

友善漁業

       現代工業化漁業,以高效率為宗旨,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漁法。這些高效率的新技術,就是
讓海洋出現了問題的主因之一。改善漁法,雖然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跨出解決海洋危機的第
一步。

 

捕撈

─ 捕撈:傳統漁法
       傳統漁法有:竿釣、一支釣;利用網具的牽罟、手拋網;屬於陷阱類的蝦蟹籠、石滬、抱
礅等。更有帥氣地鼎立在船頭,用膽識、經驗、團隊默契,以魚槍射旗魚的鏢魚法。
在漁業技術改良及工業化之前,很少有魚源耗竭的案例。就是因為傳統漁法小而慢的特
點,加上保鮮方式受限,漁民也只能取其所需大小、種類的魚,所以能夠長久維繫。現在看來傳
統漁業、漁法一點都沒有過時,而是最先進最明智,最具參考與實用價值的捕魚方式。

─ 捕撈:流刺網
       刺網是由長50公尺,高10公尺的網片,片片相連組合所需長度。放在海中形成一片隱形之
牆,經過魚類被攔截卡在網孔,彷彿釘刺在牆而稱為刺網。流刺網可相連到50公里(台北到新
竹的距離。
漁法問題:混獲、天羅地網、鬼網
刺網由長50公尺,高10公尺的網片,片片相連組合所需長度。放在海中形成一片隱形之牆,
經過魚類被攔截卡在網孔,彷彿釘刺在牆而稱為刺網。
因過去大洋中魚蹤難測,捕捉效率低,因而發明出將刺網無限延長,繫浮球,漂流在海上的
種類,稱為「流刺網」。流刺網可相連到50km(台北到新竹的距離)。
長度猶如天羅地網般的流刺網飄在大洋中,毫無選擇地,不分大小、種類,經過的魚類通
抓,造成大量混獲;因漁具為網片組合易破碎,但仍繼續抓魚,或纏繞其他生物,造成另一種破
壞。
改善作法 —
禁止:
因混獲嚴重及安全問題,1986年開始國際提議禁用流刺網。經多年國際協商,1993年禁止公
海使用流刺網,但在各國經濟海域仍繼續使用。
台灣的流刺網業始於1980年代,86~90年間為此與美國發生嚴重衝突。目前公海無使用,但近沿
海仍有使用。
研究管制:
其餘次網頁應深入調查混獲狀況,依此制定規則。如限制網目大、設置地點等。應禁止三層
網。

─ 捕撈:底拖網
       由於拖網是漁船拉著網在海中拖,捕捉漁獲。其中為捕捉底棲生物(蝦、蟹等),在海底
拖行的稱為「底拖網」。有些大型拖網可以裝進15 架巨無霸客機,一次撈起數十噸。
漁法問題:混獲、棲地破壞、鬼網
底拖網無選擇性,底棲生物具價值的種類少,混獲量更大,且海底也是卵、幼魚棲息環
境,每年3500萬隻高價值紅鯛幼魚因混獲消滅。甚者在網上通電,逼使海底生物被電擊跳起,一
網不漏。
改善作法—
禁止:
因底拖網嚴重破壞棲地環境,美國自2005年起全面禁止西部海域200海浬(全經濟海域範圍,
約370公里)內底拖網作業,部分公海也已禁止。
脫困裝置:
海龜脫逃器:在拖網上加裝一個供海龜及其他大型海洋生物逃脫的窗口。加裝效果達97%,
且捕蝦效率因誤捕率下降而提升,因此也被美國蝦農稱為拖網增效裝置。
改變作業方式:
以中上層圍網、釣線等方式取代,減少混獲問題。

─ 捕撈:延繩釣
       漁船放出一條極長的母繩,在其上繫上數千個子繩及魚鉤,用以捕撈大型魚:鮪、旗魚等。
母繩長達170公里(基隆到台中! ),繩上繫有子線和魚鉤有3000個。
漁法問題:混獲
延繩釣相較圍網、拖網較不會捕到大量混獲,但因鉤餌的數量眾多,對於海鳥、鯊魚及海
龜等大型海洋生物的誤捕嚴重。
延繩釣漁業每年設下14億(超過中國人口!)個魚鉤,魚線總長可以繞地球550圈以上,估
計每年被混獲的生物,其中1/3為信天翁,部分地區信天翁及海燕因此瀕絕。
改善作法—
避忌裝置:
避鳥繩阻止海鳥靠近。1條可降低混獲70%、2條以上可達88~100 %。
農委會規定在南緯28度以南作業之延繩釣漁船應裝設避鳥繩。
鉤具改善:
G型鉤:救助上鉤海龜時較易脫鉤。
改變作業方式:
改變作業區域、餌料、投放方式、時間、下鉤水深。
改用一支釣,可確認上鉤對象。

─ 捕撈:大型圍網
       以母船為中心,快艇拖曳網具另一側,迅速包圍魚群。圍網長達2.5公里,大到可以包覆一個
小鎮,每次下網可捕獲數十噸~數百噸的漁獲。(大象平均4噸)

漁法問題:過漁、混獲、集魚器

過漁:
大型圍網漁船的捕撈能力龐大,過漁使得漁業資源難以恢復。
混獲:
長達2.5公里的網,魚群走避無路,被一網打盡,過漁之外更造成大量混獲。東太平洋鮪
魚常與海豚同游, 因此混獲海豚的情況嚴重,1950年代每年約有600萬隻海豚因此死亡。
(1900~2000年間捕鯨量為200萬隻)。
集魚器:
圍網船常會在空曠大海中放置集魚器,會聚集尋求庇護的小魚,接著吸引大魚前來覓食,
包括目標魚種的鮪魚、無關的鯊魚、海豚、海龜等等,形成小生態圈。時機成熟圍網船再回來
「收成」時,一網打盡聚集的所各種生物,混獲嚴重。
改善作法—
避忌裝置:
使用聲納發射器,發出聲音避免海豚靠近。
改變作業方式:
作業區域避開鯊魚、鯨豚出沒區。改用一支釣。
禁止:
禁用集魚器

 

養殖

       由於污染及用地問題,目前養殖業興起脫離陸地,朝外海發展、大型化的趨勢。但國外已有
植物飼料養育肉食魚的成功案例。雖然還不普及,但無非是餌料用魚的一大福音。
陸地養殖也有友善的養殖方式。主要是依循「低密度」、「混養」兩大原則。
模仿生態原理設計養殖池,降低密度,在池中混養習性不同的種類,形成養殖池的生態食物
鏈,以減少投餌,解決污染及病害問題。附加好處是收獲多元,增加收入並降低風險。在台灣也
有利用這種方式的農戶。

傳統水產養殖 友善水產養殖
高密度養殖 低密度養殖
單一物種養殖 混養
超抽地下水 使用循環水
大量餵養魚粉及魚油 低投餌
使用化肥、抗生素、殺蟲劑等 不使用藥物
棲地及周遭環境污染 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

       生態養殖並不是新技術,而是超過千年的傳統智慧。在非洲、亞洲被廣泛利用的「米-魚養
殖(Rice-Fish Aquaculture)」,就是在水田裡養魚控制蟲害草害,幫田施肥,並且增加營養及經
濟來源的方式。這種作法非但不落後,更是時下最流行的永續經營。
養殖雖有缺點,但相較於陸地的畜牧生產(污染、養殖場生態破壞難以恢復、耗水、換肉率
差等),水產養殖仍有一些優點。一些積極的業者也在嘗試更良善的作法。

永續海產認證

       漁業資源警報四起,不永續的捕撈方式是最大的原因。但是漁業工業化之前,漁業資源從未
耗竭,顯示只要適量取用,大海依舊可以生氣蓬勃。
在國外,除了有機、環保認證,更發展出友善漁業的認證。讓好的漁民能被市場認識、被消

費者支持而能堅持理念;更是鼓勵、吸引其他漁民轉採永續的方法作業。從生產到消費,永續漁
業人人有責。

─MSC永續海產認證(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協議會)
       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漁業資源、鼓勵永續的漁業模式,以國際保育團體WWF為首,和其他組織
於1997年創設了「MSC」。任何的規模的漁業、任何魚種、漁法、任何國家、海域都可以申請
審查,符合MSC的3項標準的認定就可獲得認證。

原則1:資源的可持續性
不過漁、維護漁業資源能永續。
原則2: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使漁業對生態系結構、生產力、功能和多樣性等各方面的影響盡量降低。
原則3:積極有效的管理制度
有符合法律、確保持永續性的管理體系存在。

至今超過1.4萬件海鮮商品獲得MSC認證,在80個國家銷售,每年捕撈量約900萬噸,是全世
界捕撈量的10%,收益超過750億。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甚至宣布,至2013年前販售漁撈海鮮
將全面來自MSC貨源,養殖則必須符合ASC環保認證。

MSC中台灣也有捕撈的魚種:
       是轉型的良好參考,另外鯖魚、烏魚、蝦、蟹也是台灣有捕撈,而國際上已有獲得MSC認證案
例的種類。

長鰭鮪 (Albacore Tuna) (罐頭鮪魚的主要種類)
漁場:南北太平洋
業者 /市場:美國 / 美國
漁法:一支釣、拖釣(用船拖行釣餌)
永續作法:沒有延繩釣、圍網的混獲、過漁問題。漁法不會破壞棲地。

鰹魚(Skipjack tuna)
漁場:南太平洋、日本海域
業者/市場:日本/日本
漁法:一支釣
永續作法:沒有延繩釣、圍網的混獲、過漁問題。漁法不會破壞棲地。

MSC中台灣有進口的魚種:
       可要求商家引進具MSC認證的商品,鮭魚、鱈魚(以及各類代用鱈魚)、沙丁魚、鯖魚、鮪魚、比
目魚、扇貝、冰魚、磷蝦等也是台灣有進口的種類,請向商家要求進口MSC認證的漁獲。

大比目魚(halibut)
漁場:太平洋(加拿大,白令海、阿拉斯加、華盛頓)
業者/市場:美國、加拿大/歐美、英國
漁法:底延繩釣
永續作法:調整鉤具大小減少混獲。

齒魚 (toothfish)
漁場:南大西洋、南極Ross海域
業者/市場:英屬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澳洲/歐美、日、中、亞洲
漁法:底延繩釣
永續作法:降低混獲、限量管理避免過漁。作業對棲地影響極小。

MSC中台灣已有引進販售的魚種:
       少數地點有販售,請向店家洽詢選購支持。

鮭魚(salmon)
漁場:美國阿拉斯加領海
業者/市場:美國/日本、歐美等
漁法:刺網、流刺網、圍網、拖釣等
永續作法:限量管理避免過漁。

龍蝦(lobster)
漁場:澳洲西海岸
業者/市場:澳洲/澳、台、日、港、中、歐美等
漁法:龍蝦籠
永續作法:限量管理避免過漁,龍蝦籠漁法混獲甚微。

─ ASC永續海產養殖認證(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繼協助創設了MSC後,又在2009年協助成立「ASC」。魚源枯竭
的現在,養殖業大幅發展無可避免。為了鼓勵養殖業友善環境,及早預防環境破壞問題,所以展
開了ASC的認證系統。初期將針對11種環境問題最嚴重、具最高市場價值或交易量的產品擬訂標
準,包括鮭魚、海鱺、貝類、蝦、鱒魚、鯰魚、鮑魚等。這些也都是我們常食用、或是台灣有在
養殖的種類。請支持選購有此認證的養殖產品。

 

管理

       漁業資源為再生性之資源,各項生物存在掠食與被掠食者互動之食物鏈關係,一旦超限利用,將影響隔年的新生族群,甚至危及生態系的平衡。任何漁業資源過度地開發及利用將導致其族群生存危機,只有開始推動沿近海責任制漁業,採預警式的管理方式,才能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

       漁業署除委請相關學者研究漁業資源狀況,訂定管制規範外,為落實管理政策,亦請縣市政府及相關區漁會致力配合宣導,使漁民遵守相關管理規定,共同維護漁業資源。在執法部分,漁業署與海巡署建立專案合作計畫,培訓海巡人員並加強海上執法工作,以取締非法漁撈作業,期能達到漁業資源永續經營利用的目標。具體之管理辦法如:鰭不離身、飛魚卵作業管理、鯨鯊保育及隨船觀察員之設置等。

鯊魚鰭不離身
       鯊魚為一種重要漁業資源,國人利用鯊魚魚肉做成鯊魚煙、魚丸及魚排等多種產品。政府為永續利用鯊魚資源, 2012年1月19日發布「漁船捕獲鯊魚魚鰭處理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實施「鯊魚鰭不離身」措施。

飛魚卵漁業管理
       漁民為收集飛魚卵,會以草蓆讓飛魚產卵其上。但為兼顧漁業利用及生態保育,合理永續利用飛魚資源, 2007年起訂定「飛魚卵漁業管理措施」,管理重點如下:
1. 許可採捕期間2至3個月,設定總容許漁獲量及各縣市配額,每年定期檢討。
2. 配掛許可採捕飛魚卵示意旗。
3. 所使用之草蓆應至少每10件結附1支浮標旗,浮標旗應註明中文船名及漁船編號。
4. 填報漁撈日誌,包括作業地點、佈放草蓆數量、面積、佈放時間、揚起時間及最後交易重量
等。
5. 指定漁港卸貨,並配合查核漁獲量及漁撈日誌。
6. 接受海巡及漁政機關人員之登船檢查,並接受指派之觀察員隨船觀察檢查。

鯨鯊保育
       台灣於2002年起進行鯨鯊總捕獲量管制,並於2008年起正式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
及進出口鯨鯊等管理措施,有效保育鯨鯊資源。

漁業資源保育區
       為保護沿岸海域海洋生態資源,漁業署輔導縣市政府設置26個沿岸漁業資源保育區,並且在
保育區裡進行魚苗放流,希望能夠藉由保護和復育工作,讓海洋生物能夠擁有不被破壞和安心成
長的家園。

觀察員對於混獲物種之處理
       為善盡遠洋漁業國對漁業資源保育之責任,我國自2001年開始執行遠洋漁業觀察員計
畫,觀察員於觀察漁船作業期間,如遇混獲海龜或海鳥等混獲物種時,應提供適當救援,並製作
相關記錄。
幫海鳥、海龜等取下魚鉤後,讓其在甲板上做適當休息,俟體力恢復後自行飛離。對於海龜及無法自行飛離之海鳥,再由觀察員協助安全釋放。

 

海洋保護區

       2003年第五屆世界公園會議呼籲各類不同的海洋棲地均應有20~30%的面積劃入「嚴格保護區」,海洋資源才能永續利用。2005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原訂到2012年時,至少有10%的海岸和海洋區域劃設為海洋保護區。但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在各方協商後,將時限延至2020年。

       棲地保護是防止生物多樣性喪失最有效的的工具,因此劃設海洋保護區、海洋國家公園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為在海洋保護區內需禁止人為捕撈、開採或干擾破壞,只能允許妥善管理的生態旅遊、科學研究調查,及教育宣導活動,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提供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生長繁衍的棲所,保護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惠益均享的三大目的就達成了。

       為呼應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的目標,我國目前已有墾丁、海洋、台江等3處與海洋相關的國家公園,26處漁業資源保護區,75 處國家濕地,及1處即將劃設的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為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希望的海洋,為許海洋一個未來,除了身體力行將海鮮文化提升為海洋文化外,更要支持政府劃設海洋保護區,讓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一直航行在藍色星球!

       全球至少400個海洋保護區,包括在65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珊瑚礁。英國查戈斯群島海洋保護區,
位於印度洋,面積 545,000 km²,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美國馬里亞納群島及海溝(含熱
泉及珊瑚礁,505,706km²)、夏威夷群島西北方(362,072 km²)分列第二、三大保護區。

 

選魚

       海鮮在人類的生活與飲食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現在全球的海洋資源和海洋生物多樣性面臨大衰退、急速減量減種中。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對海鮮的需求量增加,且為人口增加速度的兩倍;再來是不當的漁具、漁法及過漁、混獲,使得全球漁業陷入逐漸枯竭的危機。

       除了限漁、慢漁、休漁及設立海洋保護區之外,日常最可以做的事就是「選魚」─「選對魚吃對魚」,讓後代的子子孫孫年年有魚可吃!請一定要選購、改吃可以永續供應的海鮮,以間接促使業者改變捕魚方法,請大家一起以負責任的態度選魚、吃魚,共同來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與
永續漁業!

紅黃綠 吃對魚
:紅色警戒區的魚種要拒絕選購及食用,因為牠們是食物鏈上層的生物,在繁殖及數量上都已告急,且因大多為長壽魚,因生物累積作用,故含重金屬量較高,食用後對人體有害。或因為過度捕撈、以破壞生態方式捕捉、漁業管理未完善或已列入保育種類。

:黃色區則是必須慎選採買的,如果是有效管理、用友善的漁具漁法及對的季節所捕獲的魚種,則可以考慮選用,或減少購買。


:綠色區的魚種是食物網較下層的魚種,比較沒有立即性減量的危機,如秋刀魚、鯖、鰺、刺
河豚等雖然是迴游性但是數量尚豐可以取食;其他如文蛤、牡蠣、透抽、鳳螺等軟體動物,但也
請珍惜食物、適量選購!

選魚八法 年年有魚
1. 過度捕撈,或資源管理失當的種類,不吃!如:野生石斑、大西洋黑鮪、鯊、圓鱈等深海魚
類、不吃!
2. 鮮豔、體型嬌小、數量不多的珊瑚礁魚類,如:蝴蝶魚、棘蝶魚、蘇眉、隆頭魚等不吃!
3. 用不永續或破壞性漁法捕獲的魚:毒、電、炸或魚槍獵殺的魚不吃!如:海鰻、石鱸、粗皮
鯛、鸚哥魚等。
4. 遠途進口的海鮮,如果台灣本地也有產,則建議少吃,可以減少運輸成本,也節能減碳。
5. 用下雜魚、魚粉餵食的養殖蝦、鮭、鮪、石斑等也少吃,因為牠們吃好幾公斤的小魚才能長
出一公斤的肉,划不來,且小魚有朝一日也沒有了,這些養殖業也無法永續。
6. 常見、量多、顏色銀白的海洋捕撈魚如:圓鯵(四破)、紅尾鯵(赤尾)、真鯵 (竹筴魚)、飛魚(
不吃卵) 、白帶魚,可以選購。
7. 植物性餌料養殖的海產如:台灣鯛、吳郭魚、九孔、虱目魚、草魚、鯉魚、鯽魚、鰱魚,可
以選購。
8. 海水養殖不用飼料的牡蠣、文蛤,可以選購。

如果可以注意選魚紅黃綠原則,再加上以購魚標準選魚吃魚,那麼海洋的生物將受到保護,永續
漁業、永續海洋就是子子孫孫的未來!

Hits / 5674   Update / 2016-08-31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