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物多樣性特報】決戰水資源 建構永續安全供水系統
【2016生物多樣性特報】

決戰水資源

建構永續安全供水系統 

 
文/蔣本基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水資源的供給卻非常有限,全世界每年可使用的淡水約為3,240立方公里,其中最多使用在農業上占約70%,工業占22%,生活用水是8%。根據聯合國的報告,2025年以前,至少有35億人會面對水稀少的事實。到2030年全球供水量將減少40%,到2050年需要比現在多出50%的水才能維持全球運作穩定。

依據「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等國家重要上位計畫指導綱領,未來的水資源管理將視流域上中下游為一整體單元,進行河川流域整體規劃與管理方案,以期達成「恢復自然健康河川,建構永續生活環境」之目標願景。據此,建構「健康流域管理制度」應為實踐為永續水環境之願景:「清淨之河川水」與「安全之飲用水」之必要運作機制。

行動方案

依據前述實施策略分別建議行動方案如下:

策略(一)加強水源保護與集水區管理,維持供水質量之穩定性。

◎執行飲用水水源評估計畫,落實國土保育政策與最佳管理操作措施(BMPs)。

◎統整水源保護區與集水區的治權與法令,全面落實低衝擊開發設施計畫。

◎ 建立流域管理與綜合治水制度,將水源保護納入評鑑管理體系。

 

策略(二)設置多重屏障措施,確保淨水水質安全。

◎提升淨水場單元程序操作與維護功能,並評估設置高級處理程序的可行性。

◎評析水質突變自然及人為因素,強化水質監控預警與應變能力。

◎建立新興污染物資料庫,加強其監測、控制與風險評估能力。

 

略(三)建構水質監測網路,發展監測預警系統。

◎ 建構取水口、單元程序、清水池、及配水管網的水質監測系統,建立雲端水質資料庫。

◎ 建立供水系統水質監測管理體系,強化水質突變的監控預警應變能力。

◎建立緊急應變體系,並落實供水系統設施維修養護。

 

策略(四)強化監督管理體系,保障供水系統安全。

◎ 整合流域水、土、農、林各項人力與財務資源,建立供水系統監督管理體系。

◎ 建立水質指標、管制目標及標竿管理計畫,評估自來水質與水量穩定及安全性。

◎ 建立水源保護、淨水場及配水管網綜合效能評估制度(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PE)。

 

策略(五)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建置供水系統調適策略。

◎ 建立供水系統安全性風險評估機制,並研發氣候變遷調適新技術以降低災害風險。

◎ 提升供水系統營運維護管理技術及人力素質。

◎建置供水系統營運管理資料庫及技術交流平台,並加強相關管理機構間溝通、協調及合作機制。(節錄自大自然第133期)

回到目錄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1276   Update / 2016-11-14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