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特報】 工程生態檢核機制

【生物多樣性特報】

工程生態檢核機制

 

文.圖/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近年台灣風災頻傳,災後民眾期盼能盡速回復正常生活,中斷的馬路須修復,沖毀的土地要求興建堤防保護,水庫要提供穩定且乾淨的用水,因此災害過後有許多復建計畫於集水區進行,隨著環保意識提高,除了以硬體工程建設確保人身、財產安全及生活品質,民眾更期待工程能多考量自然環境,避免於生態豐富的集水區進行過多的工程,有治理需求的地區則保留工程完工後生態回復的韌性,隨著大眾對於環境保護的趨勢轉變,工程生態檢核的機制便由此延伸而建立。

強調專業參與

透過生態檢核機制強化生態保育專業團隊參與,釐清工程影響範圍之關鍵生態資源,協助工程方案研擬對環境的衝擊提出減輕對策,同時利用棲地評估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工程前後環境變化等工具,進而做到保護或復育工作,使保育治理工程兼具防災與生態效益。

生態檢核機制有幾項重要的功能,在於(1)配合工程生命週期安排生態工作、(2)快速反饋工程治理方案、(3)適時搭配必要生態調查評估工作如棲地生態評估法及生態敏感區圖繪製等、(4)適時追蹤工程生態效應與棲地復育成效。強調自工程構想發起初期(如計畫提送、計畫提報,工程尚未核定執行階段)即將生態環境因素以及民眾意見納入整體工程規劃及考量;於工程規劃及設計時由生態專業人員協助評估工程面臨的潛在生態課題、確認工程範圍及週邊環境的生態議題與生態保全對象。依現場勘查結果,根據工區生態現況擬定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生態友善對策,在建立溝通平台考量民眾與工程設計者意見後,列入工程設計考量,並標註於工程圖說與規範;施工階段則要落實前階段工程與生態評估所得之生態保護措施,確保施工時生態保全對象與生態關注區域完好,並維護環境品質。相關保育措施規範於品保計畫、施工計畫與監造計畫,並於施工中持續監測紀錄(如自主檢查表)生態環境於工程期間之變化,積極處理有違生態友善對策或是突發環境事件等環境異常狀況;維護管理階段的重點在定期監測評估治理範圍的棲地品質、分析生態課題與研擬保育措施,以驗證、檢討與回饋生態檢核之成效。工程全週期則提供民眾參與表達設計意見及監督工程計畫執行。這樣的制度不僅可達成工程治理目標,並能兼顧生態保育與民眾意見,在三者之間取得平衡點。

Hits / 4111   Update / 2017-10-30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