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觀察站 Observation】 從臺灣旱招潮族群雪崩式下降 談桃園大潭棲地不可取代性

【生態觀察站 Observation】

從臺灣旱招潮族群雪崩式下降

談桃園大潭棲地不可取代性

圖.文/劉靜榆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1991 年 9 月 30 日臺南縣政府函請內政部將曾文溪口七股鄉新生段地號 69 及 70 之縣有地,面積 827.165ha,專案編定為工業區,提供燁隆及東帝士兩大集團開發鋼鐵業及石化業,卻在工業區預定地內發現世界級的稀有鳥類–黑面琵鷺 (Platale aminor),族群估計有 150 隻。
 
  臺灣旱招潮的群居性強,在最適棲地呈單一優勢,較少與其他種混棲,依據我在1992-1994年的調查紀錄,在曾文溪口河海堤內浮覆地、曾文溪口北岸、新浮崙沙洲南端及沿七股河堤以南至曾文溪北岸,都呈單一優勢分布(劉等1993;劉等 1994;劉 1997),整個曾文溪口的族群數保守估計成蟹有 1 億隻。
 
 
  臺灣旱招潮棲地位於高潮線際,起伏的地形將會限制潮水漫流,而平坦且坡度5°以下之緩坡有利潮水上溯,因此臺灣旱招潮對棲地選擇要有夠寬廣的潮間帶才足以滿足其對棲地之需求,此外淡水的注入對臺灣旱招潮也很重要,因為位於高潮帶之棲地會成為鹽漬地,需要淡水週期性淹沒(劉2009;劉 2011a; 劉 2012c)。原本臺灣旱招潮之合適棲地自1994年起陸續開挖魚塭,不但佔據其最適棲地,且影響潮水自然漲退,這限制蟹類幼體由海域返回潮間帶的數量。再加上曾文溪口地區自然及人為因素所造成之地形變化,影響了水位、土壤特性、鹽度及其對棲地之利用, 目前臺灣旱招潮呈單一優勢的棲地面積明顯縮小,若土壤中之沙粒較多,則與乳白南方招潮(Austruca lactea)混棲,若位於較低潮處,土壤之黏粒較多,臺灣旱招潮則與弧邊管招潮 (Tubuca arcuata)及臺灣厚蟹 (Helice formosensis) 混棲 ( 劉 2009; 劉 2011b)。 2008-2010年再調查結果,曾文溪口北岸及新浮崙沙洲南端嚴重內縮,原分布此處之臺灣旱招潮已隨棲地流失而消失 ( 劉 2012c),但仍保有全臺最大族群數。
 
 
  大家有想過藻礁海岸對於海岸災害防護有多麼重要?外海延伸至內陸的藻礁就是暴潮消能的最佳利器,每年為國家省下多少的海岸防護工程經費。藻礁在國防上更是扮演著奇特的角色,桃園藻礁延伸出去到外海,就是暗礁,是大型船艦無法直接靠岸的最佳屏障,現在我們要將這個屏障移除,並在那個地方蓋 一個港口,歡迎敵方軍艦直接上岸,這合乎常理嗎?
 
 
  東鼎案,20 年前就是一起掏空公共資產、圖利私 人的重大弊案,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於2000年有條件通過東帝士觀塘工業區開發案,多年後竟成為摧毀 「世界級」 藻礁生態系的依據。25年前環保署署長張隆盛一紙公文擱置了臺南曾文溪口北岸燁隆及東帝士兩大集團開發的七股工業區,保存了這個生態系,讓黑面琵鷺從當時的150隻變成現在的2000多隻,也成了現今臺江國家公園最精華的生態保育區,在工業開發與保育之間,現在將是決定藻礁是否留於後世臺灣人最關鍵的抉擇。
Hits / 2329   Update / 2018-03-01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