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第127期選文
【2015生物多樣性特報 】

高冠變色龍在旗津

文.圖/向高世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
南下尋龍 

  而在筆者得知高冠變色龍在旗津出現的消息沒幾天,K同學又再次來問我:「老師,我們要下去高雄找變色龍,要不要一起去?」,倘若是一般的狀況下,對於以台灣兩棲爬行動物教育及研究為志業的筆者來說,焉有不下去一探究竟的道理,只是當時面對北部尚有諸多變數的亞洲水龍移除工作,實在是沒有多餘的時間旁騖,因此我就跟他說:「你們先下去看看情況再跟我說吧,我等水龍移除工作忙到一段落,再看看,不急!」

  當年10月初,經過夥伴們經過了一個月的努力,北部移除亞洲水龍的工作,估計進度算是大致達陣,可稍微喘息,便找了之前已經拜訪過該地點的K同學、另一位水龍移除的夥伴W同學同行,趕在雙十連假之前,安排一趟短暫的二天一夜高雄之行,除了想看看高冠變色龍在旗津分布的狀況及環境,也想順便去拜訪一下這幾年來已在南部不少地點建立野生族群的綠鬣蜥(Iguana iguana Linnaeus, 1758)及筆者持續關注的另一個外來入侵種-帝王脊斑壁虎(Gekko monarchus(Schlegel, 1836)),觀察其分布區域之現況。

  抵達旗津,在一個熱鬧的市集附近停好車,穿越一些民宅,來到一個鄰海步道,在通過一個人行隧道後,映入眼簾的便是旗津的海景,原來高冠變色龍主要棲息的區域在此;旁邊就是海岸林,由其中所夾雜的木麻黃來看,明顯是個次生的環境,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此區與鄰近的柴、壽山相當類似,都有不少的珊瑚礁堆積的石灰岩地形,多孔隙的環境提供了不少人力所不及的躲藏空間。而雜木林中亦見到有幾棵樹被砍倒,且由斷裂面的痕跡來看,應是近期的才發生的事,可以推測是一些人為了捕捉停棲較高的變色龍而不擇手段所搞出來的「傑作」。而往海邊望去,尚可看見海對岸的西子灣以及不時進出高雄港的船隻,簡單地搜尋及拍照記錄了一下,時間已過下午3點,雖然並無目擊到任何高冠變色龍個體,但白天勘查其環境初步目的,算是已經達到。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台灣印象】

北橫三橋 問路北橫

文.圖/李瑞宗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北部橫貫公路簡稱北橫,與中橫、南橫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1963年5月,北部橫貫公路興工,1966年5月完工通車,自大溪至百韜橋全長91公里。此段工程主要有吊橋二座(復興橋、巴陵橋),拱橋一座(大漢橋),計長551公尺。除吊橋二座與拱橋一座,係由工程處發包及部分自建外,其餘全部工程均交由榮民工程處配合辦理。前述三座橋梁,在當時均屬台灣光復以後之開創性工程,各方矚目,日後亦成為重要景觀地標。

  北橫的公路編號為台7線,自桃園大溪開始,經復興、羅浮、榮華、高義、巴陵、明池、百韜橋、牛鬥、員山,以迄宜蘭壯圍,全長129.7公里,另有台7甲線、台7乙線、台7丙線、台7丁線等支線,為北台灣桃園至宜蘭的重要交通孔道。 

  《問路北橫》一書由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於2015年1月出版,作者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李瑞宗教授,以幾近二年的時間撰寫,分7個篇章敘述,歷數北橫公路的前身緣由、現況與未來,不僅是路的故事,也是旅行追尋的故事。

北橫三橋 

  復興、大漢、巴陵三橋全係採用高拉力電銲鋼料,原係向日本訂購,惟於1964年間受中日外交影響,部分改向歐洲等其他國家購買,因此施工進度頗受影響,直至1964年10月日本鋼鈑角鐵始陸續進口,於年底交唐榮鐵工廠加工,並由公路局成立監造小組,專主其事。 

  復興橋由橋涵隊成立施工分隊負責施工,係長152公尺之吊橋,橋位在原人行吊橋上游約50公尺處,兩端錨座西端明挖,東端隧道。西端錨座施工極為順利,東端穿鑿隧道期中,由於石層含水量大,土壓力特大,直徑20公分圓木支架,屢遭壓毀,施工極為危險,幸防範得宜始終無人受傷。因之進度極慢,不僅石方不能大量開炸,而且開通幾十公分至一公尺,即需隨建鋼筋混凝土襯砌,故此項工作,不僅十分危險,而且影響進展,施工分隊人員為爭取時間,採日夜輪班制,不眠不休趕辦,備極辛勞。 

  巴陵橋結構與復興橋完全相同,兩端錨座均係以隧道方式進行,東端尚稱順利,西端於開挖完成,正擬灌製混凝土之際,突發生抽心坍方,直透洞頂。至山頂檢視,錨座頂部已形成大坑,所挖成之坑道,全部為坍方填滿,所有開挖工作功虧一簣。幾經研究,如再改變橋位,不僅在地形上有困難,且兩端進出口隧道業已完工,路線不容更改,乃決定在作法上採復興橋辦法,一面在坍方中重行清挖,一面繼以鋼筋水泥襯砌,其工作之艱巨尤甚於復興橋。蓋在坍方中打隧道,隨時有坍塌之慮,其危險性不堪設想,由此可見工程人員所歷之艱苦。

  大漢橋橋台施工期中,因兩岸均為峭壁,橋位測量不能用直接量法,必須以十分精密之導線為依據。橋墩挖基係以繩索,將人垂下工作,諸如樹立模板,挑紮鋼筋,均以此法進行,加以地處峽谷,山風強勁,工作之艱巨,可以想見。因係拱橋,故須由兩端起分別向中央進行,以至合攏。鋼拱安裝工作凌空進行,作業技工均有十餘年以上(鳶工)經驗,攀吊索,在鋼架上各部穿行,接合螺栓,彼等安之若素,令人咋舌不已,其危險性亦復令人膽寒。 

  復興橋於1964年11月開工,1966年4月完工。巴陵橋於1965年5月開工,1966年5月完工。大漢橋於1964年6月開工,於1965年7月31日完工。復興橋係由橋涵工程隊成立施工分隊辦理,其餘兩橋則由工程處成立兩橋工務所主持其事。 

三座橋梁工程規格: 

1.復興橋長152.4公尺,淨寬4.6公尺,橋面距溪底深40公尺,工程費1130萬元。 

2.巴陵橋長160公尺,淨寬4.6公尺,橋面距溪底深48公尺,工程費1030萬元。 

以上兩橋,均為加勁鋼桁梁單孔吊橋,鋼梁採用電銲,為本省首次採用。 

3.大漢橋長72.5公尺,淨寬4公尺,為本省第一座鋼拱橋,橋面距溪底深72公尺,工程費243萬元。

  上述三橋,在當時均屬台灣光復以來之開創性工程,各方矚目。三橋均係結構專家陳文奇工程司精心之設計。陳氏係國立廈門大學土木系第一屆畢業生,以上三橋設計完成後,由於興趣關係即轉任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復興吊橋工務所主任為潘自明,巴陵大漢兩橋工務所主任為嚴啟昌。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山中採愛玉

尋找古早味的清涼

文.圖/沈競辰

  炎炎夏日,一杯清涼美味的愛玉凍飲品真是人間美味,這些金黃色的神奇樹子只要少量盛裝在細孔的紗布中,在清水中輕輕搓揉,十數分鐘後就會結出一盆黃澄澄晶瑩剔透又有清香的果凍,加點檸檬、糖水真是人間的瓊漿玉液。 

  每年10~11月是愛玉採收的季節,早年農業時代,愛玉凍是農家大人、小孩最喜愛的清涼止渴的夏日飲品。反觀現在凡事追求低價、速成,飲料市場充斥著人工香精、添加物!愛玉由於產量有限、採收困難、價格高昂而逐漸被人工的假愛玉凍取代,讓人不禁懷念起這味古早味的清涼-台灣愛玉凍的故事。大家吃到爽口的愛玉凍,卻可能不知道愛玉還有好幾段有趣又耐人尋味的自然故事,山採愛玉是如何的艱辛與困難,危險性有多麼高以致現在成為夕陽產業。

  洗出愛玉凍的愛玉子從何而來?台灣是愛玉凍最早發源地,發現愛玉果子遇水會結凍是近200年前清朝道光年間偶然發現的,愛玉子就是從愛玉結出的隱花果經去皮、曝曬處理後從果殼剝出的小果實。

  愛玉子是如何發現與名稱之由來,連雅堂於1921年著作之《台灣通史 農業志》中有詳盡記載,摘錄如下:「愛玉子;產於嘉義山中,舊志未載其名。道光初,有同安人某…每往來嘉義,採辦土宜,一日,過後大埔,天熱渴甚,赴溪飲,見水面成凍,掬而飲,涼沁心脾,自念此間暑,何得有冰?檢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以為此物化之也。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風味殊佳,或和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某有女曰愛玉,年十五,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自是傳遍市上,採者日多,配售閩、粵。按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 。

  道光年間約相當西元1820年代,當時台灣正處於大陸移民來台墾殖的年代,多數人以開闢山林,務農為生。這位買辦土產的商人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愛玉果實可以製凍,清涼可口,是當時辛苦工作的勞動民眾消暑、解除疲勞的飲品,人們就以商人女兒之名稱為愛玉凍。愛玉凍深受平民大眾喜愛,甚至還外銷大陸廣東、福建等地,成為大眾喜愛的一種鄉土美食。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觀察站】

公民科學家

福山植物園兩棲類調查

 
文/呂光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圖/呂光洋、關渡自然公園蛙蛙小組志工

 

  在1992~1996年,筆者曾參與國科會推動的陸域生態系長期研究大型計畫,於福山植物園進行兩棲類之調查。將近4年的長期每月調查,共記錄到18種的青蛙(附1)。台灣之原生兩棲類有35種,比較調查所得,顯示福山植物園中有高生物多樣性的兩棲類物種,此乃因福山植物園的植被良好,提供形形色色的棲息環境,才得以孕育這麼多種的青蛙。後來計畫結束,調查也中止,後偶爾的造訪,發現園區內的兩棲類生物多樣性都不如往昔。

  3年多前,福山植物園的黃主任詢問筆者能否就以前執行國科會計畫時所得資料和當時的兩棲動物資料整理出一篇報告,並提及可能經營管理的建議。

  筆者面臨的難題是缺少中斷16~17年期間的資料去比對,且青蛙多樣性明顯不如以往,因此不易有足夠的資料去討論到經營管理。要在短時間看出經營管理是否有成效,必須要有較多的人力資源來參與。筆者建議可呼應近代思潮尋「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s)來執行。因此擬定「福山植物園翡翠樹蛙繁殖之研究及監測」計畫,邀請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之兩棲類調查研究志工來擔任公民科學家。 

  希望藉此達到培養有興趣之志工成為公民科學家,協助行政機構收集重要的自然環境資料、志工也可參與保育類動物棲地的改善及見證青蛙是監測氣候暖化的適當指標物種(indicator species)三項目標。

 

公民科學家 

  「公民科學家」這個名詞在這20多年來不同媒體上出現之頻率逐漸提高,這和關心自然環境及環保之庶民大眾的增加有密切關係。雖然牛津大詞典在2014年才將「公民科學家」列入。追溯到其根源是19世紀時,英國有些興趣相同的貴族們組成的不同社團,會定期聚會以交換過去一段時間所看到的事與物。例如針對蝴蝶、甲蟲、天文、鳥類、化石、植物花卉等等的團體。達爾文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是一位科學家,團體中大部分的成員都是貴族及有身份地位之人士,其中少有一般大眾。20世紀後類似志同道合的社團不再封閉,普羅大眾的參與日俱增加,觀察記錄的層面也逐漸擴大,以往科學家因缺少人力和經費無法大規模進行之工作可能就由社團中的成員來執行,例如英國皇家鳥會每年特定季節調查鳥類築巢的情形,美國奧都邦協會每年的X’mas bird count(鳥類清查)及候鳥遷移時在特定fly way(遷徙路徑)的計數,都由會員在各地同時進行。這些資料整合放入資料庫再由專家分析。長期累積之資料可讓我們瞭解到自然界運作的韻律(patterns)及人類的種種作為是否對大自然造成衝擊。 

  自70年代開始人們的環境意識提高,參與各民間團體(NGO)的庶民增加不少,經過專業科學家的指導或和學術機構合作等,能夠對環境維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育有所助益。最大的好處是可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及節省經費,公民科學家逐漸被認可,另外藉助網路系統的便利及資料的分享,他們的貢獻更不可輕視。台灣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就有不少志工參與的計畫,如台灣鳥類生產力與存活率監測(MAPS Taiwan)、台灣外來鳥種監測網(AIS Stop)、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及爬蟲路殺通報網(Reptile Road Killed)。這些參與的志工都是貢獻良多的公民科學家。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自然百分百】

具養生的食材(四十三)

 

文.圖/簡錦玲

梨子記事: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小枝粗壯,幼時有柔毛,越年生枝為紫褐色;單葉互生,橢圓狀卵形,長5~10公分,寬約6公分,葉緣有細尖鋸齒,葉柄長2~7公分;繖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苞片2枚,針狀;萼片基部狹窄;花瓣5枚,卵形,白色;雄蕊20枚,花柱4或5枚;梨果球狀卵形,黃白色,稍有斑點,有殘萼宿存,果梗長3~4公分。英文名稱Pear。別稱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現代醫學證明;梨具有降壓、清熱解毒、鎮靜的作用,對由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多食梨子能夠對這些現象有所助益。梨還有保護肝臟及幫助消化的作用,對肝炎病患時常食用梨具有輔助治療的效果。梨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鐵質,可強化身體的排泄功能,調整胃腸的活動機能。 

  梨果的功效見載於《廣記類編》:某一士子狀若有疾,厭厭無聊,往謁楊吉老診之。楊曰:「君熱證已極,氣血消鑠,此去三年,當以疽亡。」士子不悅而去,又心中驚恐。乎聞茅山有道士,醫術通神,而不欲自鳴。乃衣僕衣,詣山拜之,願執薪水之役,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實白道士。道士診之,笑曰: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只,如生梨已盡,則取乾者泡湯,食渣飲汁,疾自當平。

  士子如其戒,經一歲復見吉老,見其顏貌腴潤,脈息平和,驚曰:「君必遇異人,不然豈有痊理!」士子備告吉老,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設拜,自咎其學之未至。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生態焦點】

春天植樹 新北市

文.圖/蔡惠卿

  三月春暖花開,草木扶疏,寒氣盡褪,生機重現,也因此是植樹的好時節。林務局每年在植樹節前後都會發送台灣原生種的灌木或喬木苗栽給民眾種樹之用,希望全民一起種樹,愛護原生種植物之外,更是用行動護水源、保水土,直接地對減碳有具體行動;一種植樹卻有保育、護育、節能、減碳及美育、養生等多重效益,真該要人人來種一棵生命的樹。 

  台灣原生種「烏來杜鵑」今年也有特別的待遇。烏來杜鵑以烏來為名,原生地分布在北勢溪一帶,但在1984年翡翠水庫完工後,烏來杜鵑的原生地沒入水中,漸漸消失於野外,一度被農委會評估為「野外滅絕級植物」。 

  農業局表示,近年新北市利用僅存的數株母株以「無性繁殖扦插苗」方法,保留母株生長優勢,成功復育2萬多株烏來杜鵑,陸續種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新北市今年決定將擴大復育範圍,石碇高中因地理位置近烏來杜鵑原生地,被選為「復育教育推廣基地」。今年3月15日在石碇高中舉辦烏來杜鵑復育活動,新北市長朱立倫帶領500多位石碇高中師生、家長等當地里民,在校園內種下1,000株烏來杜鵑樹苗,學生們親手挖植洞穴、覆土、澆灌,並承諾「下課後一起照顧杜鵑花!」

植樹節的由來 

  每年的3月一到,大家心中不由得會想起植樹節要到了,今年會在哪裡種樹呢?要種什麼樹呢?儘管都會區生活環境已不容種大樹,但是小時候植樹節要種樹的教育印象還是深植腦海,加上1990年代中,農委會、環保署及教育部在民間團體的倡議下一起執行多年的一人一樹救台灣水源的活動,著實豐富了種樹的種類及數量,也讓大多數無法在家種大樹的人一圓種樹的心願。 

  但是,您可清楚植樹節的由來?目前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有植樹節?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的第3個星期三定為該州的植樹節,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完整精彩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雜誌
Hits / 6248   Update / 2016-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