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再談里山倡議

再談里山倡議

提問人:大自然編輯部
與談人:趙榮台博士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大會後,「里山倡議」的推動在國內激起陣陣漣漪,從社區林業、生態工法、自然農業……,民間社團紛紛投入里山的農法工事。

做中學、邊做邊學原本也是環教的方法之一,本刊願意提供資訊平台,隨時為大家釋疑並提供最新資訊。有關於里山的問題,本期將邀請林業試驗所趙榮台研究員為大家解答。──本刊編輯部

 

Q:請問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大會結束後提出的【里山倡議】,與我國推動多年的社區林業、社區總體營造,或管制嚴格的保育留區、國家公園的經營利用有何不同?

A:《生物多樣性公約》有三大目標:即一、保育生物多樣性;二、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的組成成分;三、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多樣性所產生的惠益。《生物多樣性公約》沒有定義「保育」,卻定義了「永續使用(sustainable use)」。根據《公約》的定義,「永續使用」是指使用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的方式和速度不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長期衰退,從而保持其滿足今世後代的需要和期望的潛力。

《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第8條規定要有效就地保育生物多樣性(in situ conservation),第10條則規定了生物多樣性組成部分的永續使用。

建立保護區(包括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海洋保護區等)並有效管理區內的生態系、物種和族群,屬於就地保育的範疇,是《公約》第8條關切的項目。保護區(protected areas)是《公約》的跨領域議題(cross-cutting issues),《公約》的締約方大會於2004年通過成立保護區的工作方案(program of work),並成立了一個保護區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Protected Areas),以支援保護區的工作方案,並檢討其進展。

「里山倡議」屬於永續使用的範疇,是《公約》第10條關切的項目。永續使用是《公約》另一個跨領域議題,締約方大會也會定期檢討其進展。例如《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方大會(COP10)就檢討了《公約》第10條的執行情形,其第32號決議(X/32)建議《公約》執行秘書並邀請各締約方、其他各國政府和相關組織支援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永續使用,包括「里山倡議」。換言之,締約方大會肯定「里山倡議」是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有用的工具。

基於上述,「里山倡議」是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的有用工具。相對而言,保護區的設立與管理,則是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工具。

至於我國推動多年的「社區林業」、「社區總體營造」,也與「里山倡議」不盡相同。「社區林業」透過補助和獎勵,強調社區民眾參與地方森林資源經營,與林業機關共同分擔經營發展和維護管理責任並分享執行成果。因此,「社區林業」的重點在於參與(participation)和惠益分享(benefit-sharing),它基本上是一個社會過程(process),也可以看做相關公私部門的學習經驗(learning experience)。從某個角度來看,「里山倡議」也是一個社會過程,不過它的願景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按照自然過程 (natural processes)來維持、開發社會經濟活動(包括農業與林業),亦即塑建一個人類與自然的正面關係。此外,里山地景的生產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從事生產或經濟活動,不必然需要參與公有土地的資源管理。

 

Q:實踐【里山倡議】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但是有無經營利用的上限?

A: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顯示,全球40%的經濟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生物資源的利用,永續使用可以確保生物資源的維繫,因此,永續使用的經驗可以應用在各種經濟活動,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生物燃料生產或生物勘探。《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第七屆締約方大會VII/14 號決議通過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的「亞的斯亞貝巴原則和準則(The Addis Ababa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 AAPG)」。未來「生物多樣性的永續使用」還將發展一套在地層級和全球層級的關鍵指標,以監測不同類別的永續使用。上述的原則、準則、建議或指標都是要確保人類利用生物多樣性的時候,不會造成生物多樣性衰退。

 

Q:【里山倡議】現在已經施行的國家有哪些?

A: 全世界有許多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里山並非唯一。

比方說,菲律賓呂宋島的伊富高省(Ifugao)也有一種獨特的木用(muyong,亦即傳統森林)資源管理系統。木用是一種農業生產地景,其中包含小片森林(即muyong,又稱pinugo)、刀耕火種的農田(habal)、梯田(payo)、居住區(boble)和交織的河床(wangwang)等五大組成元素,整體而言,木用可以說是一個丘陵生產系統或集水區生產系統。

梯田所生產的水稻是這個系統的經濟來源,生產水稻需要灌溉,灌溉用水則來自於森林(木用),因此傳統的伊富高人非常重視森林資源的管理。伊富高人以有效的育林作業(包括疏伐、撫育)促進林木更新,保育坡地森林以避免水土流失並確保梯田用水,更透過混作(在林間種植其他一年生作物)增加糧食供應。森林的完整性和多樣的作物,使得木用系統維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伊富高人保育森林的目的原本是要確保水稻的穩定生產,但也同時保存了生物多樣性,因此是不折不扣的里山地景。

其他如印尼和馬來西亞的kebun、韓國的mauel、西班牙的dehesa以及法國的terroir等,都是在各地特殊的氣候、地理、文化和社會經濟條件下所形成的「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今天統稱之為「里山地景」。

除了全球已經存在的各種里山地景,「里山倡議」還成立了「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透過收集、分析、個案研究、梳理經驗以及推動研究關於永續使用生物資源的各種做法,來提升我們對人為影響下的自然環境的認識,並支援相關活動。參與「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的成員包括歐洲(例如德國、義大利、匈牙利、英國)、非洲(例如馬拉威、烏干達、肯亞、加納、加彭)、美洲(例如美國、古巴、圭亞那、秘魯)、亞洲(南韓、中國、菲律賓、越南、柬埔寨、泰國、尼泊爾、印度、台灣)等國的政府組織、地方政府組織、原住民和地方社區、學術組織、教育機構、研究機構、工業或私人組織、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這些政府或非政府組織都以「里山」為原則,透過傳統或創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全球各地推動自然資源的永續使用。

 

Q:施行【里山倡議】的國家,已發起國日本為例,政府、學術界、社區及民眾,分別扮演何種角色?負責哪一部份的工作?有階段性任務完成的時候嗎?

A:《生物多樣性公約》要求各締約方應制定國家策略、計畫或方案,以保育生物多樣性並永續使用生物資源。締約方應該查明各種無以永續(unsustainable,不可持續)和永續(可以持續)的生產方式,糾正前者,鼓勵後者。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可以協助生產者或社區恢復友善環境的傳統作業方式,也可以提供更友善環境的方法和技術給生產者選用。在轉型為永續生產過程中,如果導致生產者的損失或收入減少,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應設法補償生產者,因為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保護公共財(例如更好的水質)、維護公共利益,卻蒙受經濟損失,則其損失理當由公眾分攤。

 

Q: 如果為了持續鼓勵民間團體或社區投入生產地景行動,政府提出類似「補貼政策」與里山精神相違背嗎?

A:為了鼓勵社區發展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政府有可能需要提供補貼。澳洲的波塔(Mario Porta) 先生管理1,000 公頃的甘蔗田和1,000公頃的放牧地,年產約110,000 噸甘蔗,是該區最大的生產者。1990年代在非政府組織(NGO)的支助下,波塔先生開始嘗試友善自然的作業。他先用雷射測量儀器確認土壤高度,將地鋪平,以避免土地傾斜排水加速,導致水土流失,然後將排水溝變寬、變淺,減少雨後的逕流,以保存土壤養分,並降低肥料成本。他在蔗田中央開闢大規模的人工池,集中逕流沉降和土壤養分,累積的有機雜質可供蔗田循環利用,而由人工池流入河流的水質因此大幅改善,維護了水質和海岸環境。他又種植各種有利水土保持的灌叢,開建12個人工池和濕地,其中6個有灌叢,形成的綠色廊道成為瀕危物種和遷移物種的繁殖地,當地的水禽和野生動物也逐漸增加。波塔先生友善環境的農業作業使他獲得更多可供利用的土地,改善了土壤劣化的問題,肥料使用量降低則使他節省了65,000澳幣的肥料支出。不過,這些改善總共花了他25萬澳幣,由於這些作業符合永續發展的走向,因此波塔先生的這些支出全由澳洲環境部買單償還。當然,政府的補償不是毫無條件,也不是毫無止盡的。

 

Q: 生產地景有需要市場的支持,或者應該說有經濟產值的顧慮嗎?

A: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所生產、製造的產品,就和其他任何產品一樣,都必須考慮市場的需求。例如日本京丹後市因為農林漁牧業停滯、人口外流、農村老化,管理和使用自然資源的人越來愈少,廢耕地與荒林不斷擴大,次生林與廢耕地也使野生動植物的棲地品質日益惡化,因此該市決定鼓勵促進生質能源的使用,以解決當前的危機。除了生質能源的利用和自然資源的循環使用,該市還發展林間放牧,藉著林間乳牛的啃食改善森林棲地品質,乳牛生產的「森林牛乳」和農夫生產無汙染的「森林米」則大幅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經濟收入穩定、工作機會增加、生物多樣性改善都提高了年輕人留在家鄉的誘因。里山地景的開創似乎為前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找到了一條出路。

《大自然季刊 NO.114, P34》更多大自然

Hits / 2892   Update / 2016-10-03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