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焦點】 離海越來越遠 海岸環境現場目擊

【生態焦點】

離海越來越遠

海岸環境現場目擊

文.圖/柯金源 紀錄片工作者

 

自1972年起,

台灣海岸逐漸以人工水泥堤防進行防護,

導致海岸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2016年營建署的統計,

台灣島的自然海岸比例只剩下43.71%。

紀錄海岸

又到了戲水弄潮的季節,臨海的行頭準備就緒了,雖然悶熱濕潤的海風,讓午後的氣象難以抓摸,但年度例行的海岸田野調查行程,還是必須上路。特地從淡水河口南岸出發,以反時針的方向,再度分段、分期繞行台灣一圈。今年的記錄重點是放在新北市八里、桃園觀新、彰化伸港、嘉義好美寮、台南七股、高雄旗津、屏東後灣、台東大武、花蓮秀姑巒溪口,以及新北市和美等地的海岸環境變遷。

車行海濱公路上,近二十年來的記錄影像,又一一在腦海中浮現,心中也開始盤算著,除了持續以時間軸記錄對照的影像以外,今年的海岸環境現況,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新的啟發?從這些龐雜的田野調查資料中,又可以解讀到什麼樣的資訊呢?

海岸侵蝕

2001年5月,在觀塘工業區的動工典禮上,東鼎公司董事長就回應外界的提問,指出並不瞭解填海造陸區域有珍貴

的藻礁生態。但時隔16年,新的開發單位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認為影響輕微。這也顯示,台灣海岸環境基礎調查並不確實,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無法避免錯誤與疏漏,徒增後續的紛擾。

再依據水利署的研究資料來看,台灣海岸變遷的初略概況是,淡水河口以南,到大甲溪口這一段西北海岸地形,呈現逐漸侵蝕的現象。大甲溪口到二仁溪口之中西部海岸,是內灘淤積、外灘侵蝕,尤其,雲嘉南的海岸侵蝕狀況,越來越激烈。二仁溪口到恆春半島的海岸,是嚴重侵蝕的現象。而東部300多公里的海岸線,長期來因板塊擠壓、以及面臨太平洋深海與長浪等因素,均屬於侵蝕海岸。

為了讓外界瞭解海岸侵蝕的速度,最簡單的方式是利用圖像對比,這是採用定點、定期、同角度的記錄方法。就先以名列自然環境保護區的布袋好美寮海岸為例;在1990年代,我就發現侵蝕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就先以防風林做為紀錄重點,但是,到了2000年間,發現木麻黃地標已紛紛淪為海漂木,只好趕緊以岌岌可危的海防瞭望哨做為新地標。但短短4年間,瞭望哨也傾倒沉埋海中。

探究好美寮海岸嚴重侵蝕的原因……

 
節錄自《大自然季刊》第136期
完整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季刊
Hits / 936   Update / 2017-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