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觀察站】 人與野生動物永續共存之路 台江國家公園陸蟹釋幼的故事
【生態觀察站】

人與野生動物永續共存之路

台江國家公園陸蟹釋幼的故事

 
文.圖/黃光瀛、邱郁文、丁敏政 台江國家公園
 
兇狠圓軸蟹(Cardisoma carnifex)
俗名「雷公蟳」或「阿憨仔」
是台灣中南部海濱常見的居民
 
夏天 是牠們的神聖季節
母蟹不畏生死
揮舞著粗壯的雙螯
抱著滿腹的受精卵
循著祖先的腳步向海洋邁進~繁衍~
 

台江國家公園的原居民

位於曾文溪出海口的台江國家公園是以濕地為主的國家公園,有兩個國際級濕地,以及兩個國家級濕地,自然資源豐富,不但有多樣的水鳥,還包括豐富的蟹類、魚類及海濱植被。因為國家公園距離市區不遠,生物與人類的互動頻繁。筆者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初(2009年)即對園區兇狠圓軸蟹的分布及釋幼行為,進行普查。兇狠圓軸蟹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陸蟹,普遍分布在中南部海濱,俗名「雷公蟳」或「阿憨仔」,在海邊樹林的潮溝旁挖洞居住,普查發現曾文溪口南岸防風林林下有為數龐大的族群,而且有每年規律的降海釋幼行為。每年一到陸蟹舉行繁衍之旅時,隨著牠們演化銘印下的途徑以及祖先傳承下來的DNA,母蟹朝著海的方向,勇往前進到釋幼的海邊,頗為壯觀。然而,降海過程需經過許多人工設施,造成其繁衍之路障礙重重。橫阻在母蟹前面的是人類的防汛道路,高陡的海堤、堤防外的消波塊群,克服之後才能抵達潮間帶釋幼,將數以萬計的蟹受精卵排入波濤之間化為蟹的幼生。

釋幼之漫漫險路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農曆5月至9月(約國曆6月至10月)為兇狠圓軸蟹繁殖季,本區每年約有數千隻次的雌性兇狠圓軸蟹,進行此一重要生命之旅,尤其在農曆6月及7月(約國曆7月至8月),月圓後的第6天達到繁殖最高峰。當農曆月圓前後夜幕低垂時(入夜18點開始至22點左右),防汛道路及堤防上密布抱著受精卵的雌性兇狠圓軸蟹,絡繹於途地往堤防外的潮間帶前進,其中又以晚上19點至20點達到數量的巔峰,此為釋幼之熱時(Hot time)。

此區段尚有其他陸蟹,如紫地蟹(Gecarcoidea lalandii)等,但是97%以上為兇狠圓軸蟹,可見兇狠圓軸蟹為此區段陸蟹的熱種(Hot species)。在調查分布的四個路段上,以B區數量最多,所以曾文溪口南岸為大熱區(Hot spot),而該區的B路段為熱區中的最熱區。

但是人類為了生命財產的安全,將堤防不斷墊高加厚,消波塊不斷增加,在在阻礙了碩大的兇狠圓軸蟹釋幼之路。尤其是調查區的A路段堤防基部有40公分的直角落差,更是阻絕母蟹隻翻越過堤,很多個體被阻擋於此而滯留在防汛道路,增加了路殺的機會,也成為路殺比例最高的區段。

營造友善陸蟹環境

為了協助兇狠圓軸蟹完成此生命壯闊之旅,我們函文請水利署第六河川局思考友善陸蟹之具體作為,請之避免於陸蟹繁殖季節整建海河堤,並在設計堤岸,防汛道路時納入友善生物移動的設計,獲得善意回應。友善生物移動的設計包括堤防的坡面避免過陡、堤防基腳避免垂直、堤防以粗糙面施工處理,乃至設計陸蟹「無障礙設施」,陸蟹生態通道,以營造友善陸蟹釋卵繁殖的通路環境,這是在人類建設堤防及防汛道路阻隔兇狠圓軸蟹歸海之路後所思考的補救復育措施,最重要的還包括堤防基腳垂直面施以緩坡面的構造、或在垂直面貼(噴)止滑砂(條)、陸蟹地下廊道設計等,都是棲地經營管理及復育生態學的實務。

在軟體工作方面,減少路殺的努力,除架設警告標誌外,未來可以在繁殖季節的熱時,結合在地居民及非政府組織、環境保育志工、在地學生一起守護,讓陸蟹安全通過防汛道路,乃至協助其攀上堤防的基腳垂直面,之後這些母蟹熟知堤防另一端有海浪的呼喚,自然可以找到釋幼的方向,是重要的環境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實踐,但需要特別注意正確操作,以免反而成為另一種干擾……

 
節錄自《大自然季刊》第136期
完整圖文請上誠品等各大書局(金石堂除外)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購買「大自然」季刊
Hits / 1886   Update / 2017-08-17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