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在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之後,各國就如火如荼地推動著與維護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工作,在臺灣,我們又做了哪些實際的行動呢?
•強化保護區系統
劃設保護區是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關鍵手段;臺灣目前已有劃設22個自然保留區、20野生動物保護區、37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9國家公園、1國家自然公園、6自然保護區。
•建構生物多樣性資訊網與資料庫
整合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建置國內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供國內外的人員使用。目前已有兩個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料庫,分別為「臺灣生物多樣性國家資訊網」(http://taibnet.sinica.edu.tw/)與「國家生物多樣性資訊網」(http://taibif.tw/zh)。整合國內生物標本、物種基本解說、生物誌、入侵種資料、國內研究文獻、國內外相關新聞、訊息、相關網路等資訊。
•維護基因多樣性與保存種原
為有效保育本土作物的基因多樣性,以及各類種原,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的作物種原中心,建立「國家作物種原庫」,目前共匯集185科784屬1510種的作物,並劃設有種子長期與中期庫,各別存有46,370與91,362份的種原。
此外,也正式加入全球性的「斯瓦爾巴種子庫備份保存種原計畫」,將臺灣特有的15種作物送交該種子庫保存。
•調查與防治外來入侵種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已著手進行,外來入侵植物的普查工作,並建置外來入侵植物的資料庫、外來入侵植物管理資訊系統,以及新歸化種通報機制,針對外來入侵種也有進行防除的工作,並建置外來種之輸入管制、防檢疫及監測機制、風險評估機制及影響評估、管理及監測機制。
•夥伴關係
有效結合公、私部門的人力、經費、資源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而政府在規劃生物多樣性的相關計畫上,也會鼓勵民間團體或社區廣結夥伴關係,共同為生物多樣性而努力。
•能力建設與教育廣宣
強化公務人員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以及生物多樣性與各級機關單位的連結,以利各單位在推動相關業務上,可兼顧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以及單位在不同業務上的橫向連結。

參與與分享
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不斷地將生物多樣性與各個不同的主題與議題結合,試著讓更多人認識生物多樣性,並瞭解到生物多樣性所涉及面向的廣泛與重要,也試著讓更多不同面向的人可以參與,並試著分享與影響更多的人,讓生物多樣性早日主流化。讓我們回顧這10年來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展題,在臺灣對應的相關展覽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特展的10年回顧
2008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農業
911 地球急診室
|
2009
|
外來入侵種
外來入侵種防治行動
|
2010
|
生物多樣性、發展與減貧
|
2011
|
森林生物多樣性
曬書節──捐書換書少砍樹
|
2012
|
海洋生物多樣性
許海洋一個未來
|
2013
|
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
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影像展》
|
2014
|
島嶼生物多樣性
散落海上的翡翠-島嶼 海洋 生命力
|
2015
|
為了人類福祉永續發展的生物多樣性
「看見生命.展現生命」用鏡頭記錄生命特展
|
2016
|
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維持人類的生存與生計
擁抱生物多樣性─悟觀起眾展
|
2017
|
|
2018
|
歡慶生物多樣性行動25週年
25年的繽紛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