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螢——清風 微光漫漫行~腐草化螢

腐草化螢

螢火蟲依幼蟲之棲息環境,可分為水棲及陸棲二大類;但也有人把水棲中幼蟲會上陸的種類另歸一類--半水棲:

陸棲螢火蟲

山窗螢幼蟲(王億傑提供)

幼蟲特徵:

陸棲螢火蟲幼蟲身體側扁或略呈筒形,體節分節明顯;頭部可完全縮入前胸背板下方;腹部第九節的兩側各有一個發光器,尾節有一叢帶黏膜的絲狀物可用來吸附在穩定的物體上以固定幼蟲本身。

活動時會以尾節先向前移動,固定後,再以腳爬向前,所以身體時而彎曲,時而伸直。如受干擾會把頭縮進前胸背板下,甚至呈假死狀態。

螢火蟲的幼蟲與部分種類的雌蟲形狀相似;但陸棲螢火蟲幼蟲的觸角只有3節,而雌蟲觸角節數在10節以上;幼蟲只有簡單的複眼,並具有尾節的固定器,所以可藉這些特徵來區分幼蟲與部分無翅型或短翅型種類的雌蟲。

1. 幼蟲食物: 


 

雲南扁螢幼蟲獵食蝸牛(王億傑提供)

陸棲幼蟲的獵物有:蝸牛、蛞蝓、蚯蚓及彈尾目昆蟲等。幼蟲尋獲獵物後,首先透過中空之鐮刀狀的大顎,將麻醉物質注入獵物體內,待獵物被麻醉後,注入消化液,使獵物的組織形成肉糜狀,再吸入口中;幼蟲平均1~2日的時間才會離開獵物。此時,若獵物為蝸牛,只剩下一個空殼;若為蛞蝓或蚯蚓,則只剩下殘骸。

 

 

2. 幼蟲棲息地:

陸棲螢火蟲幼蟲之棲地,多位於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對濕度高之林間小徑。因為遮蔽度高小徑不受陽光直射,可保持棲地溫度的穩定,並可涵養森林中的水分使其不易散失,而幼蟲便棲息其間;而且這種環境也是牠們獵物喜歡棲息的場所。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水棲螢火蟲

1. 幼蟲的習性:

水棲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是以水域中的螺貝類或小型水棲昆蟲為食物。捕食獵物的模式與陸棲螢火蟲相似。根據牠們所棲息環境可分為靜水域及流水域兩種。

靜水域的種類就如大家常看到的,如黃緣螢 (Luciola fica);牠們生活於水田中,捕食螺類為食,老熟的幼蟲會攀到田埂上化蛹;化蛹時會築1~2公分深的蛹室;約40日後成蟲羽化;再經1~2日後便可進行交尾,交尾後1~2日便會產卵。流水型種類,例如黃胸黑翅螢,棲息在河流緩流的地方。

2. 棲息場所: 

黃緣螢(王億傑提供)

水棲的螢火蟲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生態棲位;蛹期在水邊岸上渡過;成蟲則依雄蟲及雌蟲分為水上方開闊水域及水邊的植物上。卵期則在岸邊。由此可知,水棲螢火蟲的棲地需要包括田埂、水域、水域上方的開闊空間及水域旁的植物等。目前許多農村由於現代化,將田埂及田間的溝渠水泥化,這種建設方式容易導致螢火蟲蛹及卵的環境遭到破壞,幼蟲無法尋覓化蛹地點,成蟲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下蛋!

3. 成蟲活動時間:

螢火蟲成蟲依種類不同,活動的時間也有差異;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及夜行性的種類。夜間活動的種類出現的時間,由傍晚6點至清晨3、4點都有。一般而言,多數種類是在日落後開始活動,而且大多在晚上8、9點休息;以黃緣螢來說,通常活動高峰在晚上7點半左右,到8、9點就很少飛翔了。

其實,除了水棲種類和陸棲種類,螢火蟲也有所謂半水棲的種類;這類螢火蟲幼蟲是棲息水邊,但覓食時則進入水中,以捕捉螺類為主食。

 
Hits / 2602   Update / 2017-04-20

可不定期獲得
-活動訊息
-最新保育新知
-優先參與活動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新溫室104室
電話:02-27872289
傳真:02-26535722
聯絡信箱:swanint@seed.net.tw
 

郵政劃撥帳戶
帳號:05236661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個人入會申請書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版權所有